作者:俞佳鋮
上海警方介紹,這是一起新型的文物詐騙案。那么,這些年來,文物詐騙的“水”有多深?文物藏家又是如何被步步誘導而踏入陷阱的呢?
小店女服務員成“競拍”上百萬文物藏品的“富婆”
2017年6月13日上午8點多,上海市虹口區(qū)一家大酒店的大會議廳內(nèi),上海精唐拍賣公司的一場大型文物藏品拍賣會即將開始。穿戴光鮮的男男女女陸續(xù)進場,47歲的朱麗葉今天特意穿了一件寶藍色連衣裙,搭配一條潤澤的珍珠項鏈,看上去氣質(zhì)典雅。到達會場門口,熟練地在門口禮賓臺簽到,拿好拍賣牌,工作人員瞬間在她手心里塞了一張小紙條。朱麗葉若無其事地轉(zhuǎn)身離開,在一個小角落,她翻看小紙條,上面印著“257/2”,她明白,這是要她在第257號藏品拍賣時,舉兩次牌參與“競拍”。
其實,拍賣前,朱麗葉已和精唐拍賣公司的拍賣人員小呂多次聯(lián)系,知道第257號藏品是一只清朝時的龍珠杯,拍賣公司對龍珠杯藏家吹噓的保底價是300萬元。競拍開始,小呂和朱麗葉互換眼色,拍賣師報出100萬元的起拍價,不少買家覺得這只龍珠杯根本不值100萬元,舉牌競價者寥寥無幾。其間,朱麗葉兩次報價“競拍”,始終不超過300萬元。最終,全場對龍珠杯的報價,最高的是朱麗葉的180萬元。但由于朱麗葉的報價低于龍珠杯的保底價300萬元,按相關(guān)規(guī)定,買賣不能成交,龍珠杯最終“流拍”。
拍賣結(jié)束,朱麗葉圓滿完成“任務”,前往酒店一小房間里,從精唐拍賣公司的工作人員處,領到200元勞務費和50元午飯補貼。其實,這并不是朱麗葉第一次來“競拍”了,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小餐飲店服務員,年薪不到4萬元,連上千元的衣服都只有一兩件,更別說去拍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文物藏品了。那么,她為什么會參加競拍?而她拿到的補貼又是什么?她和精唐拍賣公司有著什么樣的關(guān)系?
其實,說穿了,朱麗葉就是精唐拍賣公司請來的“托兒”,和那天拍賣會開始進場的一兩百人一樣,他們?nèi)际?ldquo;托兒”,有各自的“拍賣任務”,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導致藏品“流拍”。正是在這些“托兒”的“努力”下,拍賣會進行兩個多小時,沒有一件文物藏品成交。早已緊盯精唐拍賣公司的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經(jīng)偵支隊警員,沖入會場,搗毀了這個詐騙團伙。
精唐拍賣公司成立于2014年,是以經(jīng)營中國古董文物藝術(shù)品為主的綜合性拍賣公司,總部設立于上海市,在香港、澳門等地均設有辦事處。在各大媒體、網(wǎng)站上,不難看到他們公司的廣告及拍賣活動。每年,精唐拍賣公司都會舉辦三到五場大型拍賣會,有的在日本等境外,有的在國內(nèi)一二線城市的五星級大酒店內(nèi),場面很大。精唐拍賣公司不斷吹噓公司的規(guī)模與實力,吸引很多文物藏家來咨詢,并委托他們拍賣自己的藏品。
如此“有規(guī)模有實力”的拍賣公司,為什么要花錢雇“托兒”,導演一場場貓兒膩重重的大型拍賣會?其實,這一切的目的,都是為了騙取文物藏家的“專家鑒定費”“宣傳推廣費”等,至今,已有9000多名文物藏家被騙,涉案金額4600萬元。
百元紀念幣成80萬“文物”,還沒拍出先付6萬“鑒定費”
江西省撫州市的張登,是被精唐拍賣公司害得比較慘的一個人。60多歲的張登是名退休工人,年輕時就喜歡收藏一些古董文物,兩三年前,他從當?shù)氐墓磐媸袌觯粤藘擅秾O中山像的錢幣,和一些圈里的人分享時,有人認為這兩枚錢幣價值不菲。張登覺得自己可能淘到寶了,經(jīng)上網(wǎng)查詢,他查到了上海精唐拍賣公司。
2016年4月9日,張登揣著這兩枚錢幣,找到位于虹口區(qū)的精唐拍賣公司,看到該公司辦公樓規(guī)模不小,辦公人員似乎都很忙的樣子,樓道里掛著《拍賣經(jīng)營批準證書》。業(yè)務經(jīng)理賈曉輝接待了張登,張登拿出包了里三層外三層的錢幣,賈曉輝戴上手套,用一個鋪著紅色絲絨布的盤子,接過硬幣,用放大鏡翻來覆去看了許久。4月的天氣,還有些寒冷,張登的腦門上卻冒出了汗,他不停觀察著賈曉輝的表情。賈曉輝一會兒神色緊張,一會兒表情驚訝,張登大氣也不敢出,更不敢問一句,好像自己吹一口氣,就會把賈曉輝手里的錢幣吹跑了。
“經(jīng)理,李老師在你那里嗎?我有件藏品想請他看一看??”賈曉輝轉(zhuǎn)身打電話,張登豎起耳朵,聽到了一些。不一會兒,賈曉輝笑著回來:“張叔叔,您要喝點什么?咖啡還是茶,橙汁也有,您餓不餓,我叫他們給您買點吃的。”張登覺得賈曉輝的態(tài)度,比之前愈發(fā)好了,憑直覺,自己的錢幣估計真的價值不菲。
不一會兒,門口來了一個穿著唐裝、頭發(fā)灰白的老者,賈曉輝連忙迎上去:“李老師,您請坐。”賈曉輝向張登介紹,這是他們公司特聘的文物鑒定專家李金杰。李金杰神色淡定,坐下后,拿起錢幣看了看,低聲對賈曉輝說了幾句,張登再次豎起耳朵,不過這次他什么也沒能聽到。
很快,李老師起身離開,賈曉輝握著張登的手說:“張叔叔,您好有眼光啊,我一定幫您辦好這事,您放心。”“你估計??多少錢,李老師怎么說?”這是張登進精唐拍賣公司后好幾次要吐出的話,這回終于憋不住了。賈曉輝說:“我給您填張單子,李老師說了,這是真品,初步估計80萬。”
張登一聽,拉著賈曉輝的手不停地問:“真的嗎?這么多,太謝謝你了。”隨后,張登跟賈曉輝去填了一系列單子,還拿著錢幣,讓他們拍了很多照片。在最后簽訂拍賣合同時,賈曉輝突然神秘地拉住張登說:“張叔叔,今年年底我們公司在日本東京有場拍賣會,我這邊有名額,把您的藏品送過去,那里說不定能拍到上百萬呢,只是??”張登一聽,錢幣的身價又漲了20多萬,激動得暈頭轉(zhuǎn)向:“可是什么?你說呀,急死我了,我要做什么?”賈曉輝說,要交兩萬元費用,包含鑒定費及去日本拍賣的手續(xù)費等。張登當場同意,拿出銀行卡,在精唐拍賣公司的財務室里刷了兩萬元。臨走,張登按照合約,把兩枚錢幣留在精唐拍賣公司。
從公司出來,天色已有些昏暗,張登還是有些興奮,他給老伴兒宋田打電話,但他沒說錢幣能拍出的價格,也沒說交了兩萬元,他想等日本拍賣會后,給老伴兒一個驚喜。
2016年10月底,賈曉輝聯(lián)系張登,說去日本拍賣的藏品,都要進行電視宣傳,讓張登交4萬元宣傳費。張登有些猶豫,但賈曉輝說,此次拍賣會規(guī)?涨埃猩锨Ъ䞍r值連城的藏品,如果不參加電視宣傳,成交價會不如人意。張登咬咬牙,兩萬元已經(jīng)出了,4萬元如果不交,有點前功盡棄,但這么多錢,他一下子拿不出。于是,張登打電話給多年的老朋友,說有急用,借了兩萬元。就這樣,張登加上自己的兩萬元,湊足4萬元,根據(jù)賈曉輝提供的銀行賬號,匯了過去。
日本拍賣會,于2016年11月23日如期而至。張登順利來到日本東京,進入一家高檔酒店,參加拍賣會。但賈曉輝說,公司規(guī)定,只能在拍賣自己的文物藏品時進入會場。張登只好在會場外等著,好不容易輪到自己了,他進入拍賣會場,找角落的位置坐下,心臟幾乎要跳出胸口。
“孫中山像錢幣兩枚,起拍價20萬??”隨著拍賣師一聲槌響,現(xiàn)場一片寂靜,張登有些失望,眼巴巴環(huán)顧四周,好一會兒,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舉牌,叫價25萬元,之后沒人追價。最終,因25萬遠遠低于錢幣的保底價80萬元,錢幣以流拍告終。整個過程不過十多分鐘,張登還沒反應過來,自己的80萬元就泡湯了,賈曉輝事后安慰他:“沒關(guān)系,我們一定會再找機會,把錢幣賣出去的。”
此次日本之行,張登灰頭土臉,他向朋友打聽,上網(wǎng)查詢,聯(lián)系到和精唐拍賣公司有過合作的20多名文物藏家,發(fā)現(xiàn)他們每次參加拍賣,藏品都流拍了。張登這才意識到,自己落入了一個騙局。
文物鑒定費、宣傳推廣費,騙你沒商量
類似張登這樣的受害人,放眼全國,有9000多人,而張登并不是被騙最多的?v觀精唐拍賣公司的詐騙過程,可謂細致周密,他們花大價錢租辦公樓,在各大媒體網(wǎng)絡上投放廣告,租高檔場地辦拍賣會,為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文物藏家。精唐拍賣公司聲稱不會收取文物藏家任何參拍費用,但他們收取的文物鑒定費、宣傳推廣費等,都以數(shù)萬元計。一旦有文物藏家?guī)е仄飞祥T,公司便會熱情接待,其中不乏所謂的“資深鑒寶師”和“媒體記者”的采訪,目的就是將文物藏品吹出一個“天價”。有一名姓莊的江蘇男子,從朋友處獲贈的一枚價值100元左右的紀念幣,在精唐拍賣公司的“鑒寶師”鑒定下,成了價值150萬的稀有紀念幣。
但凡是文物藏家,都希望藏品賣出的價格越高越好,精唐拍賣公司正是利用了對方這個心理,在給藏品估出天價后,便慫恿文物藏家購買他們的推廣服務,包括讓拍品登上國際專業(yè)鑒寶雜志《投資藝術(shù)》、送拍品去海外拍賣、微信公眾號和電視媒體推廣等多項增值服務,其費用從6000元至4萬元不等。精唐拍賣公司聲稱,只要經(jīng)過這些推廣和包裝,藏品的價值必然會更高。幾番吹捧和慫恿下,不少文物藏家都會購買這些推廣服務,并簽署委托拍賣的相關(guān)協(xié)議。而即使藏品流拍后,這些錢也都沒辦法要回來。
事實上,這些推廣服務完全都是精唐拍賣公司憑空編造出來的,所謂的國際鑒寶專業(yè)雜志《投資藝術(shù)》是該公司將網(wǎng)上摘抄的內(nèi)容自行排版、印刷的自辦刊物。為了增加可信度,該公司還在此刊物背后印上了300元港幣的發(fā)行價格。然而,所有的文物藏品最終命運都是一樣的,那就是流拍。所謂流拍,就是買家最終的出價,沒有達到精唐拍賣公司和文物藏家之間協(xié)定的“保底價”,而這個虛高的“保底價”正是精唐拍賣公司的“鑒寶師們”吹噓出來的。每次買家的最終出價都低于這個“保底價”并非巧合,因為現(xiàn)場所有的買家都是精唐拍賣公司雇用的“托兒”。買家的舉牌次數(shù)可控,每次舉牌加價固定,保證了每次競拍都不會超過“保底價”,一切都在精唐公司的可控范圍內(nèi)。
對于“只有拍賣自己的藏品時,文物藏家才能進入拍賣會場觀看”這一精唐拍賣公司的“特殊”規(guī)定,是因公司怕所有文物藏家發(fā)現(xiàn)藏品都被“流拍”的事實。來自武漢的王麗美女士,想去參加精唐拍賣公司在上海組織的一場精品拍賣會,該公司業(yè)務員設置種種理由不讓王麗美參加,說要參加的話要交5萬元。
除了大型拍賣會外,精唐拍賣公司會在公司內(nèi)部舉行幾場小型的拍賣會,會上都是公司內(nèi)部人員互相競拍藏品,造成公司業(yè)務始終在“正規(guī)運轉(zhuǎn)”的假象。
上海虹口公安分局經(jīng)偵支隊民警周巍介紹,文物藏品流通領域有兩大不確定性:文物價值不確定性,文物鑒定需要長久閱歷和豐富的知識,就算是有一定歷史的物品,價格也難有標準;拍賣結(jié)果和收費有不確定性,流拍在拍賣領域也是正常現(xiàn)象,而且服務收費也沒有統(tǒng)一的標準。正是這樣的“不確定性”導致不法者有機可乘。
辦案民警還談到這樣一個案例:2014年9月,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女商人陳女士,因生意負債百萬,想賣掉自己收藏的著名國畫家黃胄的“雙驢圖”和兩件“元青花”瓷器。在朋友趙先生陪同下,陳女士前往上海一家公司作鑒定。鑒定結(jié)果,陳女士的貨全是真品,“雙驢圖”市場價值500萬元,兩件“元青花”市場價值200萬元。該公司還承諾,只要陳女士預付35000元 “中介費”,他們馬上拍賣。結(jié)果,陳女士付了錢,但物品被“流拍”。事后,陳女士和趙先生發(fā)生爭執(zhí),趙先生一怒之下把陳女士殺害,沉尸江底。其實,陳女士找到的這家上海公司,和精唐拍賣公司玩的騙局如出一轍,這血淋淋的教訓,足以讓藏家們驚醒。
(文中當事人為化名)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