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起“褚時健”三個字的如雷貫耳,馬靜芬這個名字可能對于多數(shù)公眾而言都顯得十分陌生——這位83歲的老人往往只有在被冠以“褚時健老伴”這個名頭的時候才會為大部分人所知。褚時健和馬靜芬雖然攜手走過了60個寒暑,可周身氣場卻大不相同:褚時健所到之處必定有一群人前呼后擁,旁人皆以“褚老”敬稱;馬靜芬則十分低調(diào),似乎習慣獨來獨往,總是靜悄悄地在人群外看著被鎂光燈包圍的褚時健,而人們更喜歡稱呼她為“馬老師”。
日前在哀牢山褚橙莊園舉辦的褚橙2015上市會上,被媒體圍追堵截了大半天的褚時健顯得十分疲憊,不得不拒絕了數(shù)家媒體的訪談邀約,而馬靜芬卻悄悄地在褚橙莊園里打開了一間會議室,把幾家無緣采訪褚時健的媒體迎了進去,用整整一個小時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各種問題。從褚橙的創(chuàng)辦,未來的發(fā)展方向,再到兩人的情感經(jīng)歷,馬靜芬回答得坦誠且事無巨細。
“說要種橙子很多人都出了錢,因為他們相信老頭子做事沒有不成功的”
雖然褚橙的創(chuàng)辦經(jīng)歷早在大量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中被“扒”得淋漓盡致,但從“第二當事人”馬靜芬的口中仍然能聽到一些新東西。
當初為什么要種橙子,啟動資金又從何而來?馬靜芬說,種橙的想法最早是褚時健還在獄中時就萌發(fā)的。當時褚時健的弟弟種了一些冰糖橙,送到獄中給他吃。褚時健吃過之后感到味道很好,又覺得自己還能出來,就決定種這種橙子。“當時沒想那么多,做就做了,想的就是一定能成功,因為老頭子(指褚時健)做事沒有不成功的”。馬靜芬說,最難的時候莫過于創(chuàng)業(yè)初期。當時褚橙莊園所在之處幾乎是一片荒山,只種植了一點甘蔗和冰糖橙,而最關(guān)鍵的是兩人一來缺少資金,二來缺乏經(jīng)驗。
“啟動資金里面,有我四年多的工資,還有老頭子原來的一點積蓄,剩下主要都是從別人那借來的。我們借錢的時候說‘有了就還’,人家說等有了再還,沒有就算了。其實還是因為他們相信我們一定搞得好,一定會還給他們的”,馬靜芬說。
比起資金,缺乏種植經(jīng)驗是更大的難題。馬靜芬說:“當時決定搞冰糖橙,可是冰糖橙這個種類到現(xiàn)在都缺少專業(yè)的書目,市面上都是些臍橙和柑橘的書籍。我雖然以前是搞綠化工程的,但我種的是觀賞樹,沒種過果樹,所以只能自己摸索”。今天褚橙香甜的口味也不是在一朝一夕間形成的。馬靜芬說,所有遇到的問題中,橙子的酸甜度是最難控制的。“開始的時候口味不行,一車一車橙子拉出去扔掉,連扔的地方都找不到。后來我們慢慢摸索怎么提升甜度。品質(zhì)不好的話,什么都做不到。”
馬靜芬說,褚橙的種植過程中每年都會遇到很多問題。“一會兒這種蟲子來了,一會兒那種蟲子來了,一會兒這種病來了,一會兒那種病來了,一會兒好久不下雨,一會兒雨又下多了”。馬靜芬告訴記者,因為下雨的時機往往不從人愿,為此他們還請過半仙來做法。“不下雨了怎么辦,請半仙來幫幫忙,下雨下太多了也請來做做。有時候也許是碰上了,真的就不下了。老頭子不相信這個,但是雨下太多了,也只好催我趕緊找人來想想辦法。那時候吃苦都不怕,最怕的是下雨。有時眼看要成熟了,突然來一場雨,果子都落在了地上。果子都沒了,想吃苦還怎么吃?那時候我就在想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,老天要這樣懲罰我?現(xiàn)在狀況好了,天就好像是在幫我,所以我永遠記住一句話,就是天道酬勤。”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