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故宮追思何剛,不只溫暖了捐贈者
6月22日,故宮博物院為一位農(nóng)民舉辦了追思會。5月30日,54歲的河南農(nóng)民何剛在一起工程事故中不幸遇難。故宮為何舉辦這次追思會?這需要從32年前說起。
1985年,何剛在河南周口商水縣固墻鎮(zhèn)固墻村家中挖坑支石磨時,挖出了19件元代銀器。盡管只有小學文化水平,但何剛很快意識到這可能是“國家文物”。于是,在時任村副支書劉紅恩、固墻食品公司主任于東漢的幫助下,何剛分兩次,將19件文物捐贈給故宮。故宮方面表示,這批文物填補了該院元代銀器藏品的空白,意義重大。
完成捐贈之后,何剛的名字被鐫刻在故宮博物院專門為捐獻者設立的“景仁榜”上。故宮還給了他8000元的獎勵,并額外給了1000元的路費。完成捐獻后,何剛兩次陷入了生活窘境,故宮各資助了他5萬元。如今,得知何剛不幸去世,故宮決定專門為他召開追思會。
這場追思會讓更多的人知道了何剛生前的善舉,他的人生故事也由此變得更加令人矚目。誠如英國管理哲學家查爾斯
|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