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夲道中文无码av免费看|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∨|欧美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|亚洲日韩色欧另类欧欧美

  1. <li id="iw7nw"><th id="iw7nw"><pre id="iw7nw"></pre></th></li>
    <bdo id="iw7nw"></bdo>
  2. 首頁 > 健康 > 醫(yī)藥疾病 > 正文

    糖尿病可怕在哪里?7招教你防控

    文章來源:尋醫(yī)問藥網
    字體:
    發(fā)布時間:2016-07-23 11:03:12

     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病,會對人的眼睛、腎臟、神經和心血管等多處身體臟器產生損害。相關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全球每6秒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,比艾滋病、肺結核與瘧疾死亡率的總和還高,世衛(wèi)組織預測,2030年糖尿病將成為第七位主要死因。為此,今年4月7日“世界衛(wèi)生日”的主題也定為“應對糖尿病”。

      “糖尿病防治的目標是預防糖尿病并發(fā)癥,而控制糖尿病的關鍵就是要長期地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,即血糖控制達標。”著名內分泌專家、中日醫(yī)院內分泌代謝病中心主任楊文英教授如是表示。

      糖尿病的可怕之處在于其引發(fā)的各種并發(fā)癥,楊文英介紹,糖尿病并發(fā)癥以慢性較為常見,主要表現(xiàn)為大血管病變、微血管器官病變和神經系統(tǒng)障礙等。其中,大血管病變主要涉及兩個器官:大腦和心臟,比如中風、冠心病、心梗等;微血管有兩個部位:眼睛和腎臟,眼睛有眼底病變,可逐步造成視力、視野障礙,甚至失明;腎臟病變最終造成腎功能減退。因此,應對糖尿病先從了解它可能帶來的這些“惡果”開始下手。

      大血管病變是糖友“第一殺手”

      由于胰島素含量、分泌水平和功能出現(xiàn)問題,血糖就會升高。為什么長期血糖高就會造成血管疾病呢?

      “就像河床沉積沙子,早期沙子沉積得少,一個大浪就可以沖走,但當沙子慢慢積成泥漿和石塊,再大的沖刷也無法沖干凈,從而導致洪水的暴發(fā)。”楊文英形象地比喻道,“長期高血糖會造成血管內斑塊的沉積,有了小斑塊,如不及時處理,斑塊會逐漸變大,血管受到推擠變得狹窄,最終破裂引發(fā)心梗、腦出血等。”

      長期累積的損害終將造成不可逆的病變,楊文英強調,“在所有的糖尿病并發(fā)癥中,大血管疾病是患者的‘第一殺手’,國外死因調查表明,糖尿病大血管病變中,75%死于冠心病,25%死于外周血管病。而且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,得大血管疾病的幾率高2-4倍。”

      另外,糖尿病患者患有老年病的可能也將提前15年。比如,男性60歲以后易發(fā)心血管病,但是患有糖尿病后,心血管發(fā)病將提前到45歲左右。因此,楊文英建議,一定要長期地把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,并且注意做好早期防控。

      楊文英說,早期的糖尿病并發(fā)癥如動脈粥樣硬化,約80%的成人糖尿病患者都會發(fā)生大血管動脈粥樣硬化?墒褂肂超檢測頸動脈或其他大血管部位,來判斷血管是否有增厚、斑塊和狹窄,以便早期干預。

     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,很多心腦血管病的早期沒有癥狀,而且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神經系統(tǒng)障礙,即使有心絞痛,也沒有疼痛的感覺。“明明缺血,但不感覺疼;明明有心梗,卻沒有癥狀,這是十分危險的。”楊文英嚴肅道。

      因此,尤其是合并高血壓、血脂異常的糖尿病患者,應特別注意大血管病變。研究表明,如果糖尿病伴有血壓、血脂控制不良,其危險性與心梗是等同的。

      微血管病糖友也“傷不起”

      在微血管并發(fā)癥方面,糖尿病眼病是最常見的一種,表現(xiàn)為視物模糊、雙眼視力縮小、視力減退、眼前黑影、眼底出血等。

      “一旦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視力減退、看東西模糊,必須盡快去醫(yī)院檢查。”楊文英強調,如果眼底病變血管已經處于出血前的增殖性病變,建議做激光治療。她叮囑一定要遵循醫(yī)囑,否則眼底大面積出血就會導致失明,無法挽回。

      另外,糖尿病腎病也十分常見,糖友的血糖、血壓控制不好,腎功能就出現(xiàn)減退甚至腎衰竭。這個過程一般需要15-20年。

      “花費最大、最嚴重的是糖尿病足,糖尿病足是由于長期供血不足造成。一只糖尿病足,最基本的治療費用也要2-3萬元,更嚴重的是,50%的糖尿病足最終不得不截肢。”楊文英語重心長地說。

      因此,在引發(fā)嚴重后果前,一定要做好早期預防與控制,不但能節(jié)省費用,更能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肢體損害。

      早防看“糖化”,防控有7招

      糖化血紅蛋白(簡稱“糖化”)是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而成,是評價血糖控制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,可以有效反映患者近一段時間內(8-12周)的血糖是否達標。

      糖尿病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病率與“糖化”水平密切相關,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顯示,把“糖化”從較高水平控制成合理水平時,會顯著降低并發(fā)癥和死亡風險。經過統(tǒng)計學計算,“糖化”每下降一個百分點,可以使糖尿病相關風險下降20%,死亡率減少1/5,心梗發(fā)生風險減少15%,微血管病變減少30%-40%,以及外周血管病變降低43%。

      因此,楊文英表示,定期做“糖化”檢測很重要,建議每3-6個月測一次,小于6.5%為達標,高齡老人應小于7%。

      得了糖尿病,除了要“看好”糖化,越早采取干預措施越好,早期控制比不控制獲益大得多。楊文英給出了以下防控抓手:

      1.初診患者可以使用胰島素。所謂“初診患者”,即什么癥狀也沒有,但一查血糖很高的人。胰島素是降糖最明確、最快的辦法,與口服藥相比,早期用胰島素,降糖效果更明顯。

      2.糖尿病可引起心肌炎癥和冠心病,患者須定期查心電圖。當心電圖無異常時,可每半年檢查一次;當心電圖有異;虬楦哐獕、動脈硬化等情況,應嚴密觀察。

      3.如果患者大于40歲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、高血壓、吸煙、血脂異常、蛋白尿等高危因素時,長期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可防血栓。“只要沒有胃出血傾向,每天1片100毫克劑量非常值得推薦。”楊文英說。

      4.除了血糖要達標,血壓和血脂也要達標。楊文英表示,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更容易導致失明,糖尿病患者的血壓達標值應是130/80毫米汞柱,至少也要140/90毫米汞柱。另外,糖友應減少高脂飲食,加強運動,可根據(jù)病情選擇鍛煉方式,快走是最佳方式,也可選擇慢跑、騎腳踏車、游泳等,建議1次運動不少于30分鐘,每周運動不少于5次。

      5.早期糖尿病為了防止視網膜病變,每年都應檢查一次眼底。眼底病變發(fā)展到Ⅱ、Ⅲ期時,應每3-6個月檢查一次眼底。

      6.預防腎臟并發(fā)癥,糖友應該嚴格遵循低鹽飲食,適當限制鉀和蛋白質的攝入,保證充足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。一旦出現(xiàn)蛋白尿,就要嚴格控制蛋白質的攝入。糖尿病病程超過5年,須經常查尿常規(guī)或微量白蛋白尿,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復查。

      7.糖尿病患者要愛護雙腳,穿舒適透氣性好的襪子和寬松的鞋,要用流動的水洗腳而不能泡腳,防止霉菌進入裂口造成感染。

      (作者/中日醫(yī)院內分泌科 楊文英 特約主編/仇玉青)

      專家簡介:

      楊文英:主任醫(yī)師,教授,博士生導師,現(xiàn)任中日友好醫(yī)院大內科主任,內分泌代謝病中心主任,兼任中華醫(yī)學會糖尿病學會前主任委員、亞洲糖尿病學會副主席、國家科技成果獎評審委員會委員等職。擅長治療內分泌疑難病包括垂體病、甲狀腺病、糖尿病、肥胖病等,特別在糖尿病領域有較深的造詣。主要從事中國糖尿病、代謝綜合征等疾病的發(fā)病狀況及發(fā)病因素的研究,同時專注脂毒性對糖尿病發(fā)病機制的基礎研究。

    本文系尋醫(yī)問藥網(www.xywy.com)原創(chuàng)文章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。

    發(fā)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
    用戶名: 密碼:
    驗證碼: 匿名發(fā)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