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2日,錢江晚報記者去杭州第十一中學食堂蹭了頓熱騰騰的午飯。這個食堂和別家的食堂很不一樣,學生就餐時,不是刷飯卡而是刷臉。也就是說,該校上千名高中生現(xiàn)在全都靠臉吃飯。學生食堂每個窗口前都裝了一臺“刷臉器”,帶攝像頭,可以觸屏操作,乍看之下,和普通平板電腦類似。學生只要在“刷臉器”前站一秒鐘,身份就會被識別出來。然后,姓名、飯卡余額和套餐類型等就餐信息,會出現(xiàn)在屏幕上,點擊“確認”,即結賬完畢,就能拿到食堂師傅遞過來的香噴噴的飯菜。
這是杭十一中智慧食堂3.0版。此前的2.0版已經可以通過手機微信完成點餐和支付,只是在取餐環(huán)節(jié)需要憑卡。而3.0版是在2.0版的基礎上,增加了人臉識別功能,學生只需排隊刷臉,就可以認證取餐,再也不用帶卡了。同時,根據(jù)學生每日就餐情況生成的營養(yǎng)報告,也從原來每月發(fā)送給家長一次變成每周一次。
學校副校長張冠超說,智慧食堂本學期之所以升級,是因為老師們發(fā)現(xiàn)“小馬大哈”有點多,每天忘記帶飯卡的學生有50個左右,還有直接把飯卡弄丟的。最夸張的一位,一學期竟然丟了三張飯卡。所以,智慧食堂3.0版本周上線后,高中生們都說:從此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忘帶卡了。智慧食堂3.0版,其實是將每位學生一個學籍號與其IC卡關聯(lián),每個人的照片也與學籍號關聯(lián),攝像機拍到學生的照片時,就會讀取數(shù)據(jù)庫里的照片,照片匹配成功就意味著與IC卡匹配成功,那么IC卡里的信息自然就可以調用了。
沈蒙和 攝 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 文字來源:錢江晚報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