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回家的動車上,這個男人堅持坐過道!他說不能離開邊上的人!真實身份曝光后,朋友圈炸了
風(fēng)塵仆仆千里緝拿嫌疑人,返程的時候卻因為買不到坐票,坐在動車的車廂過道上。
這兩天,溫州市公安民警的朋友圈被一個人的照片刷爆。照片里,一名警察著便衣坐在兩節(jié)車廂間的過道內(nèi),身后側(cè)坐著的就是千里奔襲追回的犯罪嫌疑人。
有民警在朋友圈里寫道:身上帶著刀傷槍傷依然活著的傳奇,買不到有座票,就這么帶著嫌疑人千里回來。沒啥好說的,你就是楷模!
他為什么要坐在過道上?為什么非坐這趟車不可?為什么坐在嫌犯身邊?
他是周揚,鹿城區(qū)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。這次奉命與同事趕赴河南追逃,抓獲逃犯后,因為買不到座票,坐在車廂過道上將嫌疑人押解回溫。
10月20日下午,錢江晚報記者與周揚面對面,記者問他,知不知道自己當(dāng)了一回網(wǎng)紅?
周揚倒有些尷尬地撓了撓腦袋,“這還沒想過,不過就是一次很平常的抓捕,做刑警工作,這都是兄弟們出差最真實的經(jīng)歷。”
周揚告訴記者,因為“車囧”而走紅其實很意外,當(dāng)時同行的一名新民警在新警群里聊天,對方的同事問其和誰一起出差,便在動車上隨意拍了一張周揚押解嫌犯的照片發(fā)到群里,于是這張照片就此火遍了溫州民警的朋友圈。
嫌疑人性格兇狠曾犯過命案
臨危受命北上千里追逃
周揚為什么坐在動車過道上?這要從他的千里追逃說起。
10月15日晚,鹿城警方獲得一條線索,一名涉嫌尋釁滋事罪的刑拘在逃人員楊某出現(xiàn)在河南駐馬店泌陽縣。
楊某1974年出生,是浙江青田人,8歲之后在溫州長大。1996年,楊某因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被判刑,直到2010年才出獄。今年10月份,楊某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溫州警方刑拘上網(wǎng)追逃。
楊某有暴力犯罪前科,性格十分兇悍,鹿城公安分局安排有豐富追逃經(jīng)驗的周揚帶隊赴河南追逃。
16日上午,周揚與同事林康民等人踏上追逃之路,坐飛機、搭乘城際高鐵、大巴車,一路馬不停蹄,晚上8點多,他們終于輾轉(zhuǎn)來到駐馬店泌陽縣賒灣鎮(zhèn),這就是嫌疑人可能的藏身之處。
線索反映,楊某在賒灣鎮(zhèn)經(jīng)營一家大型超市,駕駛一輛奧迪越野車。為了一探虛實并掌握超市內(nèi)的布局,周揚與林康民趕在超市打烊前,佯裝成顧客到超市內(nèi)購物,但并沒有發(fā)現(xiàn)嫌疑人的蹤跡。
嫌疑人被抓獲時正呼呼大睡
但一聽到溫州話他突然安靜下來
10月17日上午,追逃小組與當(dāng)?shù)鼐揭黄饘嵤┳ゲ缎袆。上?時許,民警發(fā)現(xiàn)楊某的奧迪停在超市門口,為了避免打草驚蛇,周揚與當(dāng)?shù)匾幻叹瘑萄b成顧客,再次進入超市一探究竟。
這是一個面積約有一千平方米的中大型超市,有前后兩個出口,超市里有兩個小型的監(jiān)控室和財務(wù)室,七八個店員,這里并沒有發(fā)現(xiàn)楊某的蹤跡。里側(cè)有樓梯通往二樓,并不對外營業(yè),民警判斷,嫌疑人楊某很可能藏身樓上。
為確保萬無一失,周揚與當(dāng)?shù)鼐缴潭ê螅松蠘撬艡C抓捕,兩名民警在一樓守候,其余人在超市外待命。
“二樓是未裝修的毛坯房,一千平方米的面積四通八達,如果嫌疑人從二樓逃跑,不熟悉地形的民警很難反應(yīng)過來。”依著樓梯口民警發(fā)現(xiàn)四個房間,其中一個房門虛掩著。打開房門后,只見一名男子正在床上呼呼大睡,經(jīng)過對比,與嫌疑人楊某的體貌特征十分相似。周揚果斷向同伴發(fā)送抓捕信號,立即沖上去控制對方。楊某被抓時還激烈反抗,嘴里一直囂張地喊罵。
“安靜點!”周揚用溫州話講了一句,一聽是溫州話,楊某立即沒了神氣,被民警順勢制服。當(dāng)天,楊某被依法刑拘,羈押在泌陽看守所。
隔日押解逃犯回溫?
沒票的他們在動車車廂席地而坐
10月18日一大早,周揚與同事辦理完相關(guān)手續(xù)后,準備押解嫌疑人楊某回溫。
經(jīng)歷了3天2夜的奔波,當(dāng)天沒有動車票的話,完全可以第二天再出發(fā)。但押解是危險又辛苦的活,路上多一分鐘就意味著多一分鐘的危險。
當(dāng)天,周揚與同事一路奔波,輾轉(zhuǎn)來到鄭州東火車站。到達車站時,已經(jīng)臨近中午12點,當(dāng)天下午沒有直達溫州的列車。為了盡快將嫌犯押解回溫,只能途經(jīng)杭州轉(zhuǎn)車。要想搭上杭州至溫州的末班車,只能乘坐當(dāng)天12點12分的車次,時間非常緊迫。
經(jīng)過與安檢人員溝通,周揚與同事順利上車并補了票。
因為沒有座位,之后就發(fā)生了開頭的一幕。為什么坐在嫌犯身邊的是他?因為周揚警惕性最高,而那也是最危險的位置。
楊某有命案前科,人非常壯實,性格也很兇悍,考慮到押解安全,周揚坐在車廂過道外側(cè),讓嫌犯坐在里側(cè),自己微微靠在嫌犯身上,這樣就可以貼身防備對方的任何異動,再安排同事林康民、陳輝在旁邊戒備。
前后折騰了12個小時多,當(dāng)晚8時40分左右,一行人終于到達溫州,楊某被安全移交給其他民警。
他是有名的拼命三郎
有民警說因為他的事跡才決定報警校
也許很多人覺得這并不值得大驚小怪,但周揚身上藏著很多人難以想象的“勛章”,有民警說,自己當(dāng)年報考警校,也是因為被周揚的事跡打動。
周揚今年42歲,參加公安工作21年,常沖在一線的他多次英勇負傷,手指脫臼、皮肉撕傷、磕磕碰碰的骨傷早已數(shù)不清,大的傷疤就有11處,縫過142針,外加一個彈傷,這是他作為一名刑警最耀眼的勛章。
1996年的彈傷,周揚的右大腿前側(cè)被子彈擊成粉碎性骨折;4年后又在脖子上留下一道十多公分的刀痕。“有好朋友開玩笑,說我離黑道大哥就差一個紋身的距離。”周揚說,那次受傷后,哪怕最熱的天氣,自己都會穿著立領(lǐng)的衣服,避免別人問起那道最醒目的疤痕。
女兒小的時候,為了不嚇到孩子,滿身傷疤的他從不敢在家里光膀子。女兒5歲時,偶然看到他身上紅紅的疤痕,他還哄女兒,“這是爸爸用彩筆畫上去玩的”。而今,11歲的女兒只會摸著傷疤心疼地問一句爸爸:“現(xiàn)在傷口疼不疼?”
說到這里,周揚頓了一頓,鐵血的漢子低下頭,微微紅了眼眶。
他還先后獲得過“全國先進工作者”、“全國公安系統(tǒng)二級英模”、“全國‘五一’勞動獎?wù)?rdquo;,如今的周揚作為鹿城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,依然戰(zhàn)斗在直面犯罪分子前沿陣地,但他也是一個不怕死的柔情鐵警。“因為自己受過傷,所以我一點都不愿意自己的戰(zhàn)友出現(xiàn)意外,力爭在每次抓捕前布置好警力,將抓捕的危險系數(shù)降到最低。”
(記者 汪子芳 通訊員 陳道勝 )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