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屆戛納開幕影片《人盡皆知》
1905電影網專稿 法國當地時間5月9日,第71屆戛納電影節(jié)開啟第一個競賽日程。主競賽單元中,阿斯哈·法哈蒂執(zhí)導的開幕片《人盡皆知》、埃及新片《審判日》舉行了首映,兩部影片都在說“尋找”,但質量卻不盡如人意。此外,西羅·格拉執(zhí)導的《候鳥》為導演雙周單元開幕。
時間:8:30am—10:40am
地點:電影宮盧米埃廳
開幕片《人盡皆知》放映 法哈蒂失手西班牙故事
評分:3/5
哈維爾·巴登、佩內洛普·克魯茲
身為兩度摘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伊朗導演,阿斯哈·法哈蒂新片《人盡皆知》場場爆滿,電影宮外站滿了求票的人。影片的故事設定在西班牙,夫妻檔演員哈維爾·巴登、佩內洛普·克魯茲擔綱男女主角。兩人與阿根廷演員里卡多·達林同場飆戲,其產生的化學效應要比電影本身有趣得多?唆斊澦茉炝私^望又痛苦的母親Laura,兩個多小時的片長里,她眼眶含淚的鏡頭占據了大部分時間。
然而,從劇作角度來說,相比法哈蒂此前的《一次別離》《關于伊麗》,這部影片要遜色不少。以導演的高質量水準來講,這一次的執(zhí)導還是比較失控的。他在拍攝這個異國故事前,特地前往西班牙居住過一段時間,就是為了熟悉了當地的文化,所做的功課細致到演員臺詞一個微小的變動他都能聽出來。
《人盡皆知》講述常居阿根廷的Laura帶著女兒回到自己的西班牙故鄉(xiāng),參加一場婚禮,豈料這樣的家庭聚會上,自己的女兒遭遇了綁架。她的前男友、巴登飾演的PACO極力幫助尋找孩子,在這個過程中,又有一些陳年舊事浮出水面。影片的開局塑造出了懸疑的效果,但是真相被揭露的走向卻令人感到俗套。
去年入圍戛納主競賽的《無愛可訴》同樣是孩子失蹤題材,但與之不同的是,法哈蒂在結尾給出了這個謎團的最終答案,但薩金塞夫并沒有像他這樣。法哈蒂在情節(jié)鋪陳的過程中,利用女兒失蹤的時長盡可能多地去挖掘Laura與家人、朋友之間的問題,只是這一次缺乏了法哈蒂早期作品所擁有的野心。
法哈蒂盡力在縮減文化差異之間的矛盾,不過這也成為了他的攔路石之一。影片用“人盡皆知”的幾個信息埋葬了“無人知曉”的突發(fā)情況,在一個所謂的開放式結局中落幕,獲得的只是現場稀稀拉拉的掌聲。
時間:19:00am—20:40am
地點:電影宮德彪西廳
埃及處女作《審判日》聚焦尋找 缺乏驚喜表現平平
評分:2.5/5
《審判日》
當時在公布競賽入圍片單時,一部埃及的影片突出重圍,把許多重量級大導擠了出去。最值得注意的是,這還是一部導演處女作。A·B·舒基執(zhí)導的《審判日》從中年男子Beshay與10歲的孤兒Obama兩個人物出發(fā),聚焦他們的一次公路旅行。
Beshay患有麻風病,被許多人看作是畸形人,成天都在垃圾堆里尋找“寶物”。而Obama的父母不知去向,天天與Beshay待在一起,兩人形同父子。在妻子離世之后,Beshay決定前去尼羅河邊的Quea尋找拋棄自己的家庭,與Obama和自己的一頭驢踏上征程。
作為一部公路片,《審判日》用較為輕松的筆調描繪了Beshay與Obama之間的相處,幽默之處調侃的不僅有Obama這個名字(指前美國總統(tǒng)),還涉及宗教信仰。Judgement Day(審判日)在基督教中指的是世界將要結束,決定人類命運的一天。對于片中的角色來說,他們在審判日最重要的是親人的決定。
就這部處女作來說,它的社會議題性高過作品本身。影片所聚焦的底層小人物、被邊緣化的人群都是在提醒世界觀眾仍然存在著的忽視與歧視,就像電影里男主角為了反抗大聲呼喊出的“I AM HUMAN BEING”一樣。
我們知道,一旦社會話題凌駕于電影之上,就會出現很難客觀評價的情況,好在評委會主席已經強調過會注重作品在藝術本身。雖然舒基對于鏡頭的把控沒有太大問題,但本片所運用的公路片套路著實沒有帶給人新的驚喜。
5月10日,俄羅斯導演基里爾·謝列布連尼科夫執(zhí)導的《盛夏》、法國導演克里斯托夫·奧諾雷執(zhí)導的《喜歡,輕吻,快跑》將亮相主競賽單元放映。
|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