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張愛玲香港大學學生紀錄,說明:張愛玲,上海出世,生于一九二零年九月十九日(張愛玲的美國綠卡、美國結婚證、死亡證上寫的出生日期均為9月30日。學校注冊文件可能有誤)。中國籍,家居地址上海市赫德路195號愛丁頓公寓51號,香港監(jiān)護人李開第,入學注冊于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八日。
在《對照記》中,張愛玲寫:“我考上了倫敦大學,歐戰(zhàn)爆發(fā)不能去,改入香港大學。我母親與姑姑托了工程師李開第作監(jiān)護人,她們在英國就認識的老友,也就是我現(xiàn)在的姑父。”
這照片里面的小女生,一點不像多年后在蘭心拍到的那高傲飄逸的女士。
《對照記》初稿中,張愛玲形容自己當年“不會待人接物,不會說話。話雖不多,夫人不言,言必有失”。宋淇看到說“夫人”會被誤認為自稱夫人太太,張愛玲同意加上引語號,表明是引用四書名言!皇冠》結果出版了這引語:“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”,自嘲變成自吹自擂!最后張愛玲寫了一篇短文《編輯之癢》去糾正。
香港大學贈送這份學生紀錄復印本給我,是為表示感謝捐贈“張愛玲紀念獎學金”。目前已經(jīng)有兩位學生拿到每年港幣五萬的獎學金,都是來自內(nèi)地的文科女生,正像當年的張愛玲。
且看張愛玲自己對獎學金的看法。
《對照記》:“港大文科二年級有兩個獎學金被我一個人獨得,學費膳宿費全免,還有希望畢業(yè)后免費送到牛津大學讀博士。剛減輕了我母親的負擔,半年后珍珠港事變中香港也淪陷了,學校停辦。”
《對照記》:“我在港大的獎學金戰(zhàn)后還在。進港大本來不是我的第一志愿,戰(zhàn)后校中人事全非,英國慘勝,也在困境中。畢業(yè)后送到牛津進修也不過是當初的一句話。結果我放棄了沒回去,使我母親非常失望。”
張愛玲自己受戰(zhàn)難之苦以致失學,但今天她也可以扶助后輩。
撰文:宋以朗 圖片翻拍:廖偉棠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