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劍峰身上的性格色彩很豐富,向往自由,不受束縛,卻又能在關鍵結點上做到安分、歸一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這也很吻合時下流行的互聯網精神。前兩段人生造就了一個名利雙收的馮劍峰;第三段人生中,面對跨境電商行業(yè)風起云涌,馮劍峰還能帶領大龍網實現絕地一擊么?
提讀1:更加重要的是,上個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那場席卷全球的互聯網泡沫,第一次將互聯網從神壇寶座上拉了下來。整個歐美地區(qū)的互聯網產業(yè)一片哀鴻。
提讀2:所謂朝圣,無非就是宗教信徒朝拜圣地的旅程,以尋求心靈的慰藉。對于馮劍峰而言,這次硅谷之行也讓他找到了日后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方向。更加重要的是,過去十幾年一直不安于現狀的馮劍峰終于歸一,一干就是5年。
提讀3:馮劍峰認為:B2C模式繞開了對方國家貿易商和進口商的環(huán)節(jié),直接將貿易鏈條伸進了國外家庭,而且不用向對方國家繳稅。這種方式實際上已經沖擊了對方國家的經濟利益。他心頭一緊,該換條路了。
提讀4:不難看出,調整了戰(zhàn)略方向的大龍網在重新定位自己:從一個行業(yè)角逐者逐漸成為了服務提供商。這就好比一個處在職業(yè)生涯黃金期的賽車手,搖身一變成為了領航員。
提讀5:首戰(zhàn)告捷,馮劍峰并無太多興奮。因為物流屬于后勤層面,大龍網在戰(zhàn)略層面的打法更為重要:B2B到底該怎么玩?
連日的降雨,讓沉寂了很久的嘉陵江一片奔騰,遠遠望去,頗為壯觀。馮劍峰站在陽臺上,被攝影記者指揮著擺出了一個憑欄遠眺的造型。他很入戲,一遍過。
之前的背景物,是他辦公室里的一個牛雕像。牛身鑲金,眼睛瞪得锃圓,蹄子揚起,呈飛奔狀。馮劍峰面露難色,“太高調了,傳出去怕影響不好。”
這是8月18日上午。此時距離馮劍峰空降重慶,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。10年的時間足以讓馮劍峰變得更加沉穩(wěn)和謹慎。
聯想到他所處的跨境電商行業(yè),謹慎是有道理的。2010年,馮劍峰在重慶創(chuàng)辦大龍網,開始涉足跨境電商行業(yè)。2014年,大龍網平臺交易流水約220億元,成為可以抗衡阿里的速賣通、蘭亭集勢和敦煌網的行業(yè)巨頭之一。
另外一方面,數據顯示,2013年,中國進出口總額達到4.14萬億美元。其中,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僅為3.1萬億人民幣,占比12.1%。這是一個巨大的風口,也是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藍海。
馮劍峰一直覺得,這個行業(yè)正處在爆發(fā)的前夕。在這個時間點上,誰都不愿意過早暴露自己,成為眾矢之的。所以,他寧愿低調。畢竟,在信息無限暢通的現代社會,低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護自己和大龍網。
低調也符合外界對馮劍峰一貫的評價。但骨子里,他是一個不安分的人。
1996年,馮劍峰在北京第一次創(chuàng)業(yè)做IP電話,兩年之后即占據了當時70%的市場份額;2002年,他轉戰(zhàn)加拿大,開始從事軟件開發(fā)銷售,“訂單數經常以秒計算”,賺得盆滿缽滿;2004年,他移軍上海進入游戲行業(yè),建立了虛擬貨幣交易平臺IGXE,再次大獲豐收。
如果算上2008年~2009年他在美國創(chuàng)業(yè)生涯,短短13年間,馮劍峰的足跡踏遍了4個國家的8個地區(qū)。連他自己都覺得一直在闖蕩,“挺對不起父母。”
他說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,一直向往詩情畫意的生活。于是,他買下了加拿大的一個島,準備每天釣釣魚,養(yǎng)老。但“與世隔絕”兩年之后,他發(fā)現自己與社會脫節(jié)了,遂再度出山。
他酷愛極限運動,登山、越野、潛水,無所不愛。甚至在大龍網的一樓,他還組建了一支摩托車隊,十幾臺價值不菲的摩托車依次排列,蔚為壯觀。
不安現狀、闖蕩、謹慎、充滿激情……各種看似不和諧的性格因素將馮劍峰沖刷成為了一個矛盾綜合體。前10年,他幾度創(chuàng)業(yè),且無一失手;如今,面對風起云涌、群雄逐鹿的跨境電商行業(yè),他還能攻無不克嗎?
上篇:順勢的邏輯
從1996年到2009年,馮劍峰一直處于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的節(jié)奏中。
這段長達13年的闖蕩之旅,實際上也是馮劍峰在尋找自我追求的過程。他不斷跨界,又不斷在新的領域中建功立業(yè)。如今的他在總結這段經歷時說,“只有順勢而為,才能獲得與我想做的事相匹配的各種資源和幫助。”
學建筑的程序員
馮劍峰雙手把著吉普車的方向盤,兩只眼睛雷達似得不斷左右搜尋。對于他來說,北京太大了,想要把貨物按時送到并非易事。
這是1996年。剛剛放棄了國家航天部工作的馮劍峰創(chuàng)辦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公司——北京貝爾特克科技有限公司,主營IP電話。由于現金流極度緊張,他不得不開車出去拉貨,賺錢發(fā)工資。
這段經歷后來被媒體演繹成為了“馮劍峰當過出租車司機”、“馮劍峰曾在工地上干活”等諸多橋段。他哭笑不得,到后來索性直接中斷了與媒體的接觸。這是后話。
做網絡電話,這在當時是一個十分大膽又超前的決定。一方面,1996年的中國,互聯網才剛剛興起,用戶意識接近于0;另一方面,電信行業(yè)歷來都是國家戰(zhàn)略產業(yè),想要從中分得一杯羹,風險極大,隨時都有可能夭折。
風險越大,意味著背后的機會也就越大。“當時中國到美國的國際長途話費每分鐘要15~20元,高得嚇人。很多人根本無力承擔。”
馮劍峰還是決定順勢切入。“我們當時做的IP電話有點類似于現在的Skype,不過我們做的是硬件。我們買了一個服務器,通過ITXC亞洲中心接入,然后做個計費系統,印電話卡出售,就跟現在電信的電話卡一樣。”
由于是新興技術,加上通訊成本的大幅降低,馮劍峰的IP電話很快在市場上引起了反響,并在1997年進軍上海。最多的時候,貝爾特克占據了當時市場70%的份額。
值得一提的是,馮劍峰也因此成為國內第一個做網絡電話的人。但是很快,1998年,這個項目因為國家不允許民企進入通信行業(yè)而夭折。
馮劍峰并未將這次夭折當成挫折。他在反思,“為什么這么好的項目還會被暫停?”反思之余,他接受了大學老師的邀請,準備去日本早稻田大學繼續(xù)深造。
一個有意思的細節(jié)是,本來對日語一竅不通的馮劍峰兩個月之內就考到了日語中級。這嚇壞了他身邊的人。大家都很佩服他的聰明勁。
馮劍峰確實很聰明。1995年,他被分配到國家航天部工作。但是這份令人羨慕的工作并未讓他心生多少留戀,吸引他的反而是剛剛興起的互聯網技術。他一邊工作,一邊買來教材自學編程。半年之后,他已經成了編程高手。這也奠定了他迄今為止的工作軌道。
在日本留學期間,馮劍峰成績優(yōu)異,并很快被新加坡一家公司相中。他提前終止學業(yè),飛赴新加坡,當起了程序員。上班之余,他自己建立了社交網站Aimoo。巔峰時期,這家網站的流量常年位居全美流量前列。馮劍峰從廣告中獲得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其工資收入。
但是真正讓馮劍峰體驗到賺錢這個世俗快感的,卻是在接下來的2002年。
超人
馮劍峰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。久而久之,他成為了一個極強的理想主義者,向往詩情畫意的生活。2002年,馮劍峰遠赴加拿大,再次過上了一邊留學、一邊創(chuàng)業(yè)的生活。這段經歷和他當年在北京的生活十分相似,唯一的不同在于,國外有更加寬松的創(chuàng)業(yè)環(huán)境以及更加多元的文化背景。
比如,和馮劍峰同班的有來自俄羅斯和以色列的同學。從他們的口中,馮劍峰得知,這兩個國家的軟件開發(fā)其實一直很強大,只是由于特殊原因,無法傳播到歐美罷了。
更加重要的是,上個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那場席卷全球的互聯網泡沫,第一次將互聯網從神壇寶座上拉了下來。整個歐美地區(qū)的互聯網產業(yè)一片哀鴻。
于是,馮劍峰馬上開發(fā)出了Global Shareware網站,專門負責從俄羅斯和以色列地區(qū)收購軟件,然后轉手賣給歐美客戶。嚴格意義上來說,這是馮劍峰第一次涉足跨境貿易行業(yè)。
那段時間的馮劍峰簡直就是個超人,整個網站的訂單、發(fā)貨、售后和維護都是一個人在做,但他樂此不疲。
雖然這個網站的商業(yè)模式很簡單,但戰(zhàn)績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,包括馮劍峰本人。“生意太好了,基本上訂單都可以以秒來計算。”此后的兩年半時間,這個網站霸占了全美軟件交易平臺的第一名。
巔峰時候,這兩個網站的月交易額能達到300萬美元。按照行業(yè)最低15%的提成計算,馮劍峰的月收入就有45萬美元。而當時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標準,為年收入13萬美元。
當時有多瘋狂?后來,馮劍峰準備買島,銀行需要資質,他沒有。“干脆這樣,我給你看下我一天的訂單記錄。”半個小時后,馮劍峰帶著厚厚一本訂單記錄出現在了銀行,對方二話沒說,批了。
買了下島,馮劍峰如愿過上了詩情畫意的生活,每天只有釣釣魚,喝喝茶,一時好不愜意。
這樣的生活過了兩年,馮劍峰突然發(fā)現,自己與社會脫鉤了,甚至連說話的人都找不到。一天,他終于看見有人在島上釣魚了,而且是亞洲面孔。他興沖沖地跑過去,對著對方噼里啪啦說了5分鐘。對方等他說完,很禮貌地說了句:“Sorry,I’m from Cambodia.(不好意思,我是柬埔寨人。)”
被外界遺忘的馮劍峰決定還是重回社會。同年,他在網上號召全美華人召開互聯網大會。他在會場提出了一個疑問:為什么在國際軟件界沒有中國人?當時回答很刻。“中國盜版現象嚴重,因此無法出現好的產品。”
這句話深深刺激了有強烈民族情懷的馮劍峰。他并不服氣。
新聞熱點
新聞爆料